苏家坨镇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血脉:平西地下交通线主题展”股票配资炒股,有一幅秘密联络点(站)示意图,海淀、燕京大学、青龙桥、北安河、大觉寺、七王坟等一个个联络点连成一张网,成为平西地下交通线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抗战时期,法国医生贝熙叶开辟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药品运往他在西山的贝家花园别墅,再由交通员经过平西地下交通线运往抗日根据地。日前,本报记者走访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点纪念碑、北安河、大觉寺、金山寺等地,在一个个曾经的联络点,凝望平西地下交通线的暗战风云和忠诚无畏。
建立地下交通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此后,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开辟平西抗日根据地作为有力屏障。为沟通北平、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须建立通向敌占城市的地下交通线,并在沿途设立秘密联络点(站),用于地下交通员进行周转、接头。
展开剩余90%妙峰山交通线由北线、中线、南线组成交通网(资料图)
1939年,冀热察区党委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平津之间设立了四条秘密交通线。其中,妙峰山交通线在接送人员、传递情报、输送药品及战略物资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苏家坨镇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高莎莎介绍说,妙峰山交通线逐渐发展为由北线、中线、南线组成的交通网。“中线是当时比较常用的一条线。从北平城西直门出发,经海淀、西北旺、温泉,就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北安河,再通过阳台山进入妙峰山一带。”
大觉寺曾是平西地下交通线秘密联络点
记者在秘密联络点(站)示意图上看到,联络点有北安河、七王坟、温泉村这样的村子,有燕京大学等高校,有大觉寺、莲花寺、黑龙潭龙王庙等寺庙。
“参与地下交通线工作的人员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有专职交通员,有配备枪支和手榴弹的武装交通员,有根据情况完成一些具体任务的交通员。”高莎莎说。
1941年2月,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成立。第二任站长刘景平的《我所知道的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回忆录显示,在北安河、温泉、西北旺、海淀进西直门的这条交通线上工作的秘密交通人员有大工村、北安河村、徐各庄、西埠头村、西小营村、白家疃、太舟坞、东埠头等20多人。杨玉林、刘长泰、崔国荣……每个人都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为根据地运送物资
在平西地下交通线,一批批胸怀革命情怀的“地下尖兵”潜伏在敌人的心脏位置,用信仰和忠诚、热血和生命,诠释责任和使命、热爱和勇敢。
当时的燕京大学由于外交上享有一定特权,形成了大背景下的相对安全岛。1938年10月,中共地下党在燕京大学钟亭设立秘密联络点,肖田(原名肖再田)是该联络点的重要工作人员之一。1938年秋至1941年前后,中共地下党秘密设置燕京大学第一号自动化污水井为联络点,传递平津与抗日根据地的文件、情报、宣传品以及军用器材等。肖芳是肖田的弟弟,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5月入党,其间以燕京大学学生身份为掩护,为党做地下、特侦工作。1940年春,回到北平的肖田以燕京大学机器房为据点,开始秘密为抗日根据地筹集物资。同年,平西站派肖芳等人将一部电台经妙峰山、海淀送进北平城内。
曾为平西地下交通线秘密联络点的北京大学钟亭
在妙峰山交通线,还有诸多援华抗战国际友人帮助运送通讯器材、药品等重要物资的身影。燕京大学英籍学者林迈可经常借助外国人的特殊身份,为抗日根据地购买紧缺物资,并利用自己的摩托车或司徒雷登校长的汽车运送。制作无线电通讯设备的工作就安排在林迈可的住所进行,林迈可负责线路设计,燕京大学物理系英籍教授班威廉和肖田一起焊接、组装。
位于北京大学校内的抗日战争联络点纪念碑
如今,北京大学抗日战争联络点已经入选海淀区革命遗址目录,展示当时地下工作的艰辛和荣光,吸引许多学子和市民重温那段历史。
2025年8月29日,林迈可之子林杰慕夫妇到访阳台山的“林迈可小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顾父母的事迹,林杰慕深感光荣和自豪。
援华抗战国际友人后代重走“林迈可小道”途中
抗战时期,受中共地下党员黄浩所托,法国医生贝熙叶凭借外交特权,前期用汽车后期骑自行车从东城秘密运送药品到西山住所贝家花园。这些药品大部分经地下交通员辗转送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有的送到了白求恩医生的手中,为挽救伤员生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党史研究室主任马坤表示,在策划“红色血脉:平西地下交通线主题展”的过程中,我们就满怀着对林迈可等国际友人的敬意和钦佩。他们援助中国、无私奉献,特别是在地下交通线的斗争中,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冒着生命危险运输通讯器材、宝贵药品等物资,对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讲解员,我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常常心潮澎湃,观众们也每每热泪盈眶。”
战斗在隐蔽战线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北平、天津等相继沦陷,党中央对已经沦陷的城市提出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情报工作方针,之后又发出了《关于开展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在平西地下交通线活跃着一批善于与敌周旋、敢于英勇斗争、甘于默默奉献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前仆后继、无所畏惧,在隐蔽战线上演了一场场异常激烈的无声暗战。
到1938年秋,北平的共产党员尚有80余人。北平城委将这些党员集中在一起,还主动团结抗日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使党的组织有了新的发展。1938年11月,一名民先队员携带文件在街上被搜出遭逮捕,民先大队队长孙以亮身份暴露,十几名党员、民先队员被捕。
肖田的地下工作也引发敌人察觉,于1941年春、1942年5月分别遭到日本宪兵队两次逮捕。历经严刑拷打,他严守党的秘密。
钟子云(曾化名苏宗泉、王友)作为情报部门负责人,冒着危险进入北平城检查情报工作。1941年8月,肖芳护送钟子云经七王坟,进入北平城检查工作,由林迈可驾驶摩托车将钟子云经西直门带进城里。林迈可在其著作《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中写道,“当我们通过城门时,日本兵用相当怀疑的目光盯着我们,可是我的摩托车很好用,一下子就加速跑起来,我料想,即使卫兵真想开枪,我们也已经跑得很远了”。1942年4月,钟子云第二次到北平城检查情报工作,走的还是北安河、西北旺、海淀、西直门一线。
1942年,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成立平津情报联络站,李才任站长。1942年2月,李才的妻子周时化装潜入北平途中,因证件被敌人识破而被捕,后被扣押在“胄乃城”。日军对周时百般逼供,周时拒供一切,使北平城内的情报组织、掩护点均未受损失。
部分武装交通员在香山碧云寺(资料图)
还有不少交通员因被叛徒出卖或其他原因不幸牺牲,甚至没能留下姓名。
到抗日根据地去
平西地下交通线的建立,确保了北平和抗日根据地之间过往人员的安全,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和向北平城内派遣干部提供了条件。同时,还确保了城内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让一些党员和援华抗战国际友人脱离险境,转移到抗日根据地,避免遭受重大损失。一大批中国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和国际友人经平西地下交通线奔赴抗日根据地,投身到更加深入的抗日斗争中去。
1939年夏,林迈可与燕京大学数学系英籍教师赖朴吾、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社会部干部赵明,在肖田的陪同下通过海淀、温泉、北安河、妙峰山这条交通线,经平西抵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1年12月,燕京大学教师林迈可夫妇、班威廉夫妇经平西地下交通线到达根据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保护国际友人安全撤退,在北平地下党安排下,奥地利医生傅莱经颐和园、妙峰山,于1942年1月抵达平西抗日根据地。
北平沦陷后,一些燕大学子想离开北平,投身抗战事业。经燕京大学教师夏仁德资助,1940年冬天到1941年夏天,在中共地下党员、燕京大学学生陈杰安排下,经教师侯仁之具体联系,从燕京大学转送三批学生到抗日根据地。
金山寺遗址(抗战时期遭日军焚毁)
2025年8月26日,记者沿着阳台山自然风景区的山路,步行一个多小时后,到达金山寺。崎岖的山路很是考验行人的体力和耐力。由于近期天气原因,从金山寺前往妙峰山的山路没有开放,那一段较为危险。抗战时期,那些转运物资的地下工作者需要怎样的毅力、耐力、决心和小心。
80年过去了,如今,记者试图沿着从西直门到妙峰山的路线,寻找更多地下交通线联络点(站)的痕迹,却发现十分困难。一个个联络点(站),因为从事的是地下工作,出于保密需要,总是寂静无声、不留蛛丝马迹。许多交通员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却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确保了情报的传递和物资的输送。马坤表示,地下交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获取史料是非常困难的。
北平抗日斗争历史丛书《到前线去到根据地去》中提到,当时从北平通往外界的交通线,大多走西线,即出西直门后,经过青龙桥、西北旺两个敌人的检查岗哨,出了海淀,还要再穿过大村、永定河、斋堂沟三条封锁线,才能到达当时抗日力量比较巩固的平西抗日根据地,然后再与其他根据地联系。由于北平与平西根据地之间大多需要翻山越岭,路途十分艰难,遇上敌人扫荡时,还要打游击,时间更没有保障。
在阳台山俯瞰海淀秀美景色
平西地下交通线条件之艰苦、工作之危险、任务之艰巨可见一斑。那些隐姓埋名、保守秘密乃至光荣牺牲的地下工作者,心中有大爱和烈火,照亮自己,温暖和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二战期间,中国和盟军从1942年起,在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上空开辟过一条空中航线,65万吨物资通过这条航线运往中国。因航线沿途山峰如驼峰般起伏,异常惊险,故称为“驼峰航线”。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时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叶。”
1939年春天起,定居北平的法国医生贝熙叶,先用轿车,再用自行车,从北平城内,运送大量宝贵药品到北平西郊的阳台山一带,再转交给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这条自行车“驼峰航线”,全程超过40公里,几乎贯穿海淀。今天,沿着这条自行车“驼峰航线”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战的英雄事迹气贯长虹、可歌可泣。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淀融媒特别推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重走自行车“驼峰航线”》系列报道,铭记历史,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来源:北京海淀股票配资炒股
发布于:北京市佳禾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